一定要让抗灾精神世代相传
发布日期:2012-11-04 22:17:49 浏览次数:131
近来,人们议论比较多的是:在抗震救灾中,中国人爆发出来的那种充满着大爱的崇高精神和“地动山摇,意志不动摇”的大无畏精神,能不能持续下去?这既表明大家对抗震救灾工作的肯定,也流露出对中华民族素质的关切。有这种关切就是抗灾精神能够发扬光大的先声。精神若水,有汹涌澎湃,也一定有细水长流。
这次人心齐的程度,好比六七十年前的抗日战争。大敌当前,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其他的矛盾只能退居为次要矛盾。因此,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喊出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今夏,四川的地震是大灾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人,只要是人都得救,有一线的希望都要千方百计地救。人,只要是人都有救人的责任。这是公民社会的公民义务。至于其他的矛盾,对不起,在大灾面前必须退位,自然退位。不仅国内如此,国外也如此。一些曾经讲中国难听话的国家元首,在震灾时,用中国的习惯语来说,也在百忙之中到中国使馆为遇难者吊唁、默哀。这都是主要矛盾使然。
那,灾后怎样呢?大灾中的大爱是刻在心上的,是无法磨灭的。爱的接力会继续,但社会矛盾比救灾时会有所上升。这是难免的,看不到这一点也不是唯物主义的郑重态度。因为原有的社会矛盾有的在救灾时被融化了,有的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不过,有了抗震救灾这番经历,灾后就有了更加正确处理这些社会矛盾的原则和方法。矛盾被淹没未必是好事,妥善处理才是进步。“矛盾――解决――进步――再矛盾――再解决――再进步”,这才是事物的逻辑。
灾后有哪些维系大爱和大无畏的有利因素和制度保证呢?
要问抗灾精神能不能持续,先要看在抗灾中所深化了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能不能持续。这次抗震救灾中,举国上下的所作所为,感动世界,感动人类。不论是受灾的还是救灾的,都是硬骨头。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也就是说都在以灾区群众为本。是人就有生的权利。以灾区群众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集中体现。社会以人为本,人应当以什么为本?人是社会化的动物,是社会的人。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互为因果。以人为本绝不是以一己之私利为本。在社会以人为本的同时,人应当以社会为本。社会越是以人为本,人越是要以社会为本。个人的爱心虽小,乘以13亿就会增大为“天”字第一号的大爱;面临的困难再大,除以13亿就能化小,就能克服,就能无往而不胜。十三亿中国人民人人心系灾区,捐款捐物,施以大爱,这表明社会责任的意识在灾区得到升华,这就是在张扬人以社会为本的大义。本,是双向的,是互动的。
要问抗灾精神能不能持续,先要看在抗灾中所形成的对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的全面认识能不能持续地巩固下去。从前只强调征服自然是不对的,把“征服自然”扭曲成“破坏生态环境”更是荒唐的。因此,我们要强调顺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过,我们也要防止另一种倾向,那就是不敢战胜自然。这次抗震抗灾就不同了,坚持了两点论,把保护自然与征服自然高度统一起来了。自然界是变化的。地震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自然现象,是地球的正常活动,是地球能量的释放。地球没地震就不成其为地球。自然界的变化无所谓利与害。是利还是害,是我们站在人的立场上划分的。抗震抗灾就是对抗自然,就是按自然规律征服自然。一点不敢提征服自然,是懒汉和懦夫的世界观。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不就是在同自然界作斗争吗?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决定了人要爱护自然;人是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就决定了人站到了自然界的对立面,有征服自然的权利和义务。早些时候,有些人随心所欲地批判“人定胜天”,是片面的。“人定胜天”是中华民族的名言。有人考证可能是老祖宗在三千年前说过的话。《逸周书?文传》里就有“人强胜天”的记载。有“人定胜天”的雄心,即使不能全胜,也要力取局部的小胜。
要问抗灾精神能不能持续,先要看在抗灾中所实行的改革能不能持续地巩固下去。抗灾的实践解放了思想。抗震中的做法非同寻常。报道透明到位,数百媒体纷至沓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大提高了透明度。从这一个月的传播效果看,其威力大大超越了以往。在援助上,我们接受了国内外各种方式的支援。不论是政府的,还是社团的,亦或是私人的,来者一律以礼相待。这就告诉我们: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再从学界来看,学者的思想在被地震震得一天比一天活跃。多难兴邦,包括兴建这“邦”中的学术。灾害科学在普及中提高,社会心理学正在成为显学,还有学者提出建立一门自然心理学,更有人提出尽早颁布中国自己的灾害法。精神是感性与理性的化合物。理性是精神持续的马达。
5月19日全国为地震中的死难者下半旗。这些在中国都是第一次,伟大的第一次。这“第一次”标志着中国政府无愧于人民政府的称号。人民政府需要凝聚着民族魂的抗灾精神,在灾后得以巩固和发扬。凝聚着民族魂的抗灾精神也一定能够像延安精神、雷锋精神那样世世代代传下去。
- 上一篇:上一篇: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通知
- 下一篇:下一篇:孩子长得漂亮该不该夸? 称赞必要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