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
发布日期:2012-11-04 22:01:47 浏览次数:182
现代教育技术是科学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点,是振兴教育的希望所在。因此,我校从2000年起,千方百计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乐动网页版网络信息工程,抢占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利用网络资源,创立规范和谐的管理机制。
在开展现代教育实验中,我们始终注重利用网络资源,创立规范和谐的管理机制。首先,我们下大力气创建了学校网络管理平台,建立了德育教学、班级管理、后勤服务、教学管理、教研管理的网络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在此基础上,学校实行了管理信息公开制度,民主管理;学校一切管理举措,通过网络传达到每个教职工,并及时将大家的意见反馈到校行政部门,讨论修改后再实施;学校财政收入支出,校产校具清点情况,通过网络通报全校;教育教学教研资源库全校共享……
这样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扩大了校长与教师深入交流沟通的渠道,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畅通,又使管理更人性化、更和谐,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校本培训深入持久开展。
学校要发展,教育要改革,教师是关键。为了使教师都能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育角色,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单靠上级培训,单靠自身反思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坚持走校本培训之路。我校在开发校本培训时,尽力利用网络资源去促进校本培训深入持久开展,做到常抓常新。
(一)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现代教育素质。
为提高教师现代化教育素质,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教育技术信息培训,先后进行了教育技术理论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大力提高了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与能力,全校在职教师95%获得了教育技术等级证书,中青年教师100%获得了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科覆盖率达到100%。
(二)组建由校长、教研室、教研组、年级组到娃娃研究院的教研网络,明确和强化对教研活动的指导、评估,协调和沟通,促进全体教师互动合作,成为研究伙伴,合力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集体。
(三)共享资源,合作提高,为使我校网络资源得以充分运用,我校与市教科所通力合作,先后在我校开展了近二十次大型新课程教育教学比武或展示活动,并多次请申健、李湘蓉等有关专家现场讲座。这些活动不仅使网络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使我校教师获得更多学习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四)制定完善各种教研启动、指导、交流、奖励制度,确保教师培训的“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全程参与”。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教研活动评估条例”、“段部考核评估方案”及多种校本教研奖励方案,从制度上保证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五)打造网络环境下自强不息的学习型团队。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为教师扩展了交流空间,我们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微格会诊”的形式,组织教师从自身实践或从上课中困惑入手,通过网络对话,进行思维碰撞,从而产生出“顿悟”,在反思交流中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学校建立了资源共享体系,搭建起交流平台:如“教改动态”、“班级特色”、“家校热线”、“教学一得”、“探索之路”、“解惑擂台”……并将其公布出来,以期“疑难相与”、“成就共欣赏”,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教育评价对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内在价值和功能,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外在因素和动力。为此,我校还通过建立“课堂教学研讨评价表”、“课堂教学过程实施评价表”、“课堂教学反思评价表”等一系列新的评估体系,促进教师在适应新的评价体系过程中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教育行为,在不断反思中提高,成长为具有个性化专业知识的新型教师。
三、利用网络资源,开辟德育教育新途径。
网络给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为此,我校还努力尝试把德育与网络技术有效结合,开辟德育新途径。
(一)主题活动形象化。凡学校周会或集体活动,先由德育中心成员收集相关资料,提供文字和图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使主题活动形象直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班级活动特色化。各班的中队或班级活动均由班主任事先设计一个特色主题,发动学生及家长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网络,然后集体交流。这样,德语教育不再局限于教师讲,而是学生人人动手动脑,自主钻研。各班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所出专题各不相同,有如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又别有情趣。我校网站课题《蛇》还获得了省教研课题一等奖。
(三)家校联系快捷化。我校还尝试使用了“家校通”软件,使家长通过网络信息快速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及配合教育的措施,同时也能快速把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意见、建议反馈回学校,实现家校联手,确保教育方向一致,方式互补。
(四)德育教育社会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条途径的结合,因此,我们还努力通过网络形式,实现德育教育社会化。如:通过网络发布“模拟法庭”、“模拟银行”、“模拟商店”、“荒岛求生”、“爱心助学”等。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形式认识、了解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保证德育教育的生动性与实效性。
四、利用网络资源,开创教学研究的新局面。
在加强对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努力开创教育教学研究的新局面。
(一)加强各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我们不断更新和充实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各学科配备了大量教育教学光盘和教学录像带,并将有关内容存入学校计算机内;教师参加公开课、赛课、课件及平时自主制作的课件,下载的相关资料均分类上传至学校服务器,以求实现校内资源共享。
(二)课题带动,合作分工,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学校先后确定了“小学语文培养思维能力训练实验”、“新课程校本培训实验研究”、“专题网站《蛇》”及“《低年级研训一体化模式》”等四个校本研究课题,并将每个课题分割成若干个子课题,教师根据自身特长、个性特点、教学积累中申报子课题,分工合作,真正做到“人人参与”、“全程参与”,从而激活广大教师的行动研究意识,在全校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
我们还注重引导教师实践研究应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课程资源,上好每一堂课;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感,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突破传统教学生中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
(四)鼓励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尝试开发新课程。一是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大胆选择取舍,结合自身知识基础,切身体验、学生状况、教学环境进行大胆整合,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运作过程;二是鼓励教师对教材的某些内容进行充实和延伸,从而生发新的课程内容;三是让教师撰写“典型案例”、“课程故事”尝试开发新的课程。这样教师在尝试开发新课程中去运用信息技术,去深钻深挖教材,吃透教材,提升自我。
(五)及时总结,全面提高。对教师的教学研究,我们还注重鼓励大家及时总结经验,将行动研究与理论结合起来,实现从“学习型”、“行动型”的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近六年来,我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正规刊物发表经验论文50多篇,200来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600余篇论文获市级奖励。
- 上一篇:上一篇:市实验小学开展“从我做起、向我看齐”
- 下一篇:下一篇:乐动网页版市实验小学创先争优标语